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迎来新掌舵人:刘峻接替吴显玲出任董事长
财联社3月21日讯,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今日发布公告,宣布公司迎来新的领导者。原董事长吴显玲因退休卸任,由刘峻接任董事长一职,任职已于3月20日生效。这意味着这家老牌合资基金公司正式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吴显玲功成身退:15年董事长生涯回顾
Wind数据显示,吴显玲自2006年加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从2010年起担任董事长,至今已在该职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大约15年。
公司对其贡献致以高度评价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对吴显玲在任期间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其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表示高度赞赏和衷心感谢。她的领导为公司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任者刘峻:来自股东方,经验丰富
接替吴显玲的刘峻先生,拥有深厚的行业背景,他来自于国海证券,是公司内部提拔的优秀人才。
曾任国海证券多家子公司要职
公告显示,刘峻先生曾担任广西南宁康迈商业有限公司会计、主管会计,并曾在中国证监会广西监管局任职。其后,他加入国海证券,历任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证券事务代表、董事会秘书等多个重要职位。此外,他还曾担任国海创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长以及国海证券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这些经历使其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深厚的行业洞察力。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概况:历史悠久,中外合资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首批成立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国海证券持股51%
国海证券作为国内知名的证券公司,持有国海富兰克林基金51%的股份,是控股股东。
邓普顿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9%
另一股东为邓普顿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持有49%的股份。邓普顿国际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其国际化的视野和专业的投资经验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资管规模稳健:845亿背后的实力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达到844.84亿元,逼近千亿大关,体现了其稳健的经营和专业的投资能力。
核心团队稳定,平均任职年限长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的管理层和投研团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高级管理人员平均任职年限为15.9年,公募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达11.7年。稳定的团队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石。
市场化运作是战略延续的保障
公司坚持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和相对稳定的组织架构,为战略规划的实施和延续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业务资质齐全:提供多元化服务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目前已获得多项法定业务资质,业务范围广泛,能够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涵盖公募基金管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等
其业务资质涵盖公募基金管理、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保险资金受托管理以及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资格。这些资质的获得,为公司拓展业务,提升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产品线丰富:覆盖多种风险收益特征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旗下产品涉及货币市场工具、债券、权益类资产及跨境投资等多个领域,产品类型包含货币型、债券型、混合型、股票型及指数型基金。
货币、债券、权益、跨境投资等
公司通过开发细分策略产品持续丰富产品类型,产品线已覆盖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资产类别,能够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未来展望:持续发挥优势,服务实体经济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中外双方股东的综合业务优势,坚持市场化与专业化的经营思路,践行公募基金行业金融为民的普惠属性,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坚持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
公司将秉承以持有人利益为核心的理念,切实履行长期投资与价值投资理念,努力为投资者创造更多价值。
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未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将从投资研究、产品布局、销售服务等多个层面夯实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 行业观察:公募基金高管变动常态化
近年来,在公募基金行业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从业人员流动现象也较为普遍,其中高管层面的人事变动也逐渐呈现常态化特征。
年内已有多家公司高管发生变动
仅过去不到3个月的时间,今年以来共有62位公募基金高管发生变更,涉及39家基金公司。其中,董事长变动(包括离任和新聘任)人数为4人,涉及3家公司;总经理变动人数为16人,涉及8家公司;变动人数最多的职位是副总经理,达到25人,涉及23家公司。督察长、首席信息官变动人数分别为7人、10人。 基金业人士分析:高管变动的影响与机遇
一位基金评论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基金公司管理层频繁变动可能会对公司的运营和投资策略产生影响。
可能影响公司运营和投资策略
“首先,高管变动可能会引起公司内部的人事变动和组织结构调整,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公司的稳定性和工作效率。其次,新上任的高管可能会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和投资策略,这可能会导致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重点发生变化。”
也可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虽然高管变动可能会带来不确定性,但也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该评论员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