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股市场里,AI智能体概念股简直是坐上了火箭,蹭上概念的股票,股价蹭蹭往上涨。新开普、立方控股这些名字,平时可能都没多少人注意,现在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这背后,是Monica.im发布了个叫ManusAI的通用AIAgent产品,据说效果还超越了OpenAI的DeepResearch,直接点燃了市场热情。
海通证券那份研报也跟着火上浇油,说什么国内AI研发能力已经世界顶尖了,AIAgent马上就要爆发,2025年是商业元年。这话听着就让人激动,仿佛错过了就要后悔一辈子。
机构调研数据也挺有意思。Choice数据显示,一堆公司被机构调研,明摆着是想搭上这趟AI的顺风车。京北方、顺网科技、焦点科技这些公司,接待机构来访那叫一个热情,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都介绍一遍。
但仔细一看,数字政通、盈康生命这些,虽然也被调研了,但对AI智能体业务情况的回应就比较含糊。数字政通只说有应用在政务领域的AIagent,盈康生命官微倒是提了嘴接入DeepSeek-R1,但具体能干嘛,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这就让人怀疑了,这些公司是真的有实力,还是只是想借概念炒作一波?说白了,就像一群人挤在风口,谁是真能飞的猪,谁是凑热闹的,还真不好说。
焦点科技的“AI麦可4.0”是个挺有意思的例子。这玩意儿号称能自动规划和执行外贸工作流,还能主动学习知识库,听起来简直是外贸人员的福音。而且据说已经有超过9000个客户购买了,当年现金收入超过4500万。
但是,这AI麦可真的有这么神吗?外贸工作可不是简单的流程化操作,涉及到跟客户沟通、谈判、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这些都需要灵活应变和人际交往能力。一个AI真能搞定这些? 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新开普的“小美同学”AI智能体,号称挖掘迎新、教务、就业等信息化服务价值,听起来是要把智慧校园搞得更“智慧”。但仔细想想,这些功能真的需要AI吗?用传统的IT系统也能实现吧?
更何况,高校信息化建设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各种系统之间互不兼容,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就算有了AI智能体,就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吗?我对此表示怀疑。在我看来,“小美同学”更像是高校为了赶时髦,搞出来的一个噱头。
还有一些公司,比如邦彦技术、莲花控股,说自己已经完成了DeepSeek等大模型的适配工作。听起来很厉害,但问题是,适配完了又能干嘛?是能立刻推出杀手级应用,还是只是停留在PPT上?
这种“适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几年流行的“区块链+”,一堆公司纷纷宣布自己拥抱区块链技术,但最后真正能落地应用的又有多少?我担心AI智能体也会重蹈覆辙,变成一场资本市场的狂欢。
总而言之,AI智能体是个好概念,但也要警惕被滥用和炒作。投资者要擦亮眼睛,不要盲目跟风,要仔细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和技术实力,看看他们是不是真的有干货,而不是只是想借概念捞一笔。